乌克兰若赖账中方该如何应对 法律与经济双管齐下!乌克兰炸伤一名中国记者后,又计划暂停偿还从中国进出口银行获得的15亿美元贷款。这笔贷款可以追溯到2012年,当时中国为了支持乌克兰的农业发展,签订了这份贷款合同。双方约定,乌克兰需通过向中国出口等值农产品来还款。
2013年初,资金到账后,乌克兰却通过关联企业将大部分款项转移到了第三方国家,如瑞士和埃及。中国只收到了约18万吨农产品,价值不到协议金额的10%。为讨回欠款,中国于2014年向伦敦高等法院提起诉讼,但乌克兰并未执行判决。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,乌克兰财政收入锐减,债务总额升至1620亿美元,更加无力偿还这笔贷款。
2024年8月,乌克兰签署法令,宣布暂停偿还包括中国贷款在内的所有外债,并启动全面债务重组。此外,乌克兰还想将中企对马达西奇公司高达45亿美元的索赔案与这笔贷款重组捆绑在一起,以“战争不可抗力”为借口逃避责任。马达西奇公司的事也颇为曲折,之前中企与该公司合作,但后来乌克兰政府在美国压力下冻结了中国持有的股份,导致合作失败,中企损失惨重并提出索赔。
截至2025年,乌克兰仅还了大约7500万美元本金和4090万美元利息,拖欠的本金加利息高达14亿美元。原本协议规定2030年到期还清,按目前速度,按时还清的可能性极低。乌克兰甚至试图让最高议会通过暂停还款的协议,并希望中方减少贷款额度。
面对这种情况,法律途径是首要选择。尽管2014年的判决未被执行,但判决书仍然有效。可以通过追讨乌克兰海外资产的方式,例如在瑞士某银行申请冻结其存款。此外,还可以在贸易层面施压,比如要求国际粮贸组织或主要进口国在乌克兰出口粮食时设置障碍,确保其出口收入优先偿还部分债务。
同时,可以将债务问题与其他国际事务捆绑谈判。乌克兰急于加入欧盟并寻求西方援助,可以在国际金融会议上明确表示,乌克兰必须解决与中国之间的债务问题,否则会影响其国际信用。此外,中企起诉马达西奇公司的45亿索赔案也可以与15亿贷款捆绑谈判,要求先确定贷款偿还方案再讨论索赔事宜。
最重要的是,要让乌克兰明白赖账的代价。明确告知他们,如果继续拖延还款,未来将无法与中国进行任何经济合作,投资和贷款都将停止。同时,会在国际市场上公布其违约记录,影响其信用评级。乌克兰经济依赖西方输血,若因赖账失去国际信用,西方援助也可能受到影响。
追债需要耐心,不能急躁。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固定债权,另一方面在国际经济和政治层面施加压力,同时与乌克兰谈判重组方案。即使不能一次性还清,至少要让他们承诺分期偿还或用实际资产抵债,不能让15亿美元就此打水漂。这就像一场拔河比赛,需要有耐心并紧握绳子,不让对方轻易挣脱。
永华证券-永华证券官网-上海股票配资平台-广州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